這天人們多吃糖糕,粽子、油條。相傳此節是因屈原投江后,人們怕魚吃食其,便把粽子等食物投入江中。在商丘本地就有“端午節,油饃,粽子喂老鱉”的說法。經過幾千年的歷史衍變至今,這些食物仍被人們食用,成為美食用來歡慶豐收。
其實在豫東,端午時節同時也是“一麥抵三秋”的農忙季節,以前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人工收麥是常態,老百姓便會趁太陽出來前,掐取這種草的七個嫩尖,洗干凈,放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水,熬上十幾分鐘,
在豫東一帶,如有人因勞累過度而致身體虛弱,則常常在端午節這天用傷力草療傷,補虛強壯。吃傷力草,成為豫東地區端午節風俗之一。并且在商丘一帶同樣流傳著伊尹用傷力草救助百姓的故事。
在鄉村,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家的院子里或者房前屋后的空閑地上種上一片傷力草,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一早,家庭主婦就會掐下幾棵傷力草的嫩尖洗凈,兌上幾碗清水熬制,不一會,一股股清幽草香就撲面而來。
吃了傷力草,在收麥的季節里,人們就覺得特別地有勁。至少從心里覺得有了傷力草的保護,就不會再被累病了。傷力草,一種極其平凡的植物,竟然極大地鼓舞了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曾經也將繼續給他們無窮的精神力量。
為什么用雞蛋和傷力草進行配伍?一種解釋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雞蛋已經是農民能夠拿得出手的好營養品。